PZT/PVDF-HFP復合材料熱釋電性能的研究
路易斯-弗朗西斯科-馬爾蒙;何塞-安東尼奧-馬爾蒙;沃爾特-坂本勝美*
摘要
以鋯鈦酸鉛(PZT)粉體和聚偏氟乙烯-六氟丙烯(PVDF-HFP)共聚物為原料,制備了具有0~3連通性的柔性、獨立式壓電-熱電復合材料。測量了熱釋電和壓電縱向(d33)系數。PZT/PVDF-HFP復合材料在70℃時的壓電系數和熱釋電系數分別為d33=25.0pc/N和p=4.5×10-4c/m²K。分析了復合材料在較寬頻率范圍內的復介電常數,結果表明復合材料的介電常數比PZT陶瓷的介電常數低。介電常數的低值給出了高的熱釋電優值,表明這種材料可以用來制作溫度傳感器,盡管與PZT相比熱釋電系數較低。
關鍵詞:復合壓電材料,介電常數,熱刺激電流,熱傳感器
1介紹
鐵電效應的發現及其應用帶來了材料科學的進步,人們越來越多地尋找具有最佳性能的新材料。長期以來,壓電陶瓷一直是最好的換能器材料,然而,對于某些應用,壓電陶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。這就是為什么研究人員仍在尋找一種新的單相材料,或滿足所需條件的多相體系。他們發現了鐵電聚合物,特別是聚偏氟乙烯(PVDF)1,與重型和剛性陶瓷相反。與陶瓷相比,鐵電聚合物具有重量輕、柔韌性好等優點。鐵電聚合物的研究進展對電子工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
對新材料的不斷探索和不斷進步導致了對異質材料的研究。PVDF2,3和復合物4,5的共聚物成為目標。本文報道了鋯鈦酸鉛與聚偏氟乙烯-六氟丙烯-PZT/PVDF-HFP共混制備的陶瓷/共聚物復合材料的機電性能研究結果。
2實驗性的
2.1. 樣品制備
將陶瓷粉和共聚物以粉末形式混合,制備了體積分數為50/50%的PZT/PVDF-HFP復合材料。粉末狀共聚物PVDF-HFP(90/10組成)Kynar 2821來自巴西Atofina。將混合物在180℃下壓制(15mpa),得到厚度在100µm范圍內的復合膜。鋁電極(直徑1厘米)沉積在樣品的兩側,用于電測量。樣品在90℃下施加20mv/m的電場極化1h。
2.2. 測量
利用美國壓電陶瓷(APC)公司的d33壓電測試儀8000型測量了復合薄膜的縱向壓電系數d33。測量的基礎是比較標準壓電陶瓷的壓電活性。在10-5hz到106hz的頻率范圍內獲取介電數據。在100至106 Hz范圍內,使用了阻抗分析儀(HP LF 4192A型)。在中頻范圍(10-1至100 Hz)中使用帶有鎖定放大器(PAR模型5210)的設置,并且對于低頻(105至10-2赫茲),使用時域技術6。
(10-5至10-2 Hz)頻率范圍內的“e”值是從用105 V/m的電場對樣品充電27 h后3.0 h內測量的放電電流中獲得的。如Hamon所示,“e”可寫成放電電流I(t)的函數,如下所示:
式中,Co是樣品的幾何電容,V是外加電壓,ƒ=0.1/t是哈蒙頻率6。
在10-1至100 Hz的頻率范圍內,復介電常數的值,即實部(e’)和虛部(e’)使用以下等式7獲得:
式中,d為樣品厚度,A為電極面積,eo=8.85×10-12 F/m為真空介電常數,ƒ(=w/2p)為頻率,V為外加電壓,Iy,Ix分別為同相電流和正交電流。
用直接法測量熱釋電電流。在這種方法中,對預極化樣品進行加熱,使其電極短路,并用靜電計監測短路電流。樣品在90°C下極化,并在所有TSDC運行中加熱至70°C,以避免其去極化。為了獲得熱釋電電流(可逆),進行了三次運行,因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運行期間釋放了一些電荷。在第一次運行中空間電荷的存在給出了一個不真實的熱釋電電流。
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是在蔡司DSM 960計算機顯微鏡上進行的,該顯微鏡在PVDF-HFP共聚物膜和PVDF-HFP/PZT復合材料上操作在10到20 kV之間。在樣品表面濺射了一薄層金。使用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(TA儀器型號MDSC 2920)在氮氣氣氛中以10°C/min的掃描速率研究了相變。
三。結果與討論
圖1和圖2顯示了共聚物PVDFHFP(90/10組成)和50/50體積%PZT/PVDFHFP復合材料的介電常數實部(e’)和虛部(e’)的行為。在10-5到106赫茲的頻率范圍內實驗獲得了“e”,而在0.5到106赫茲的頻率范圍內實驗獲得了“e”。低頻范圍(10-5至10-2 Hz)的e'值可使用Kramers-Kronig9關系式計算
其中P是積分的柯西主值,e是最高頻率值的介電常數。
從無花果中可以看出。1和2表明復合材料的介電常數虛部主要由聚合物相的介電常數虛部決定。在低頻范圍內觀察到了離子傳導貢獻和低頻色散(LFD)。根據Jonscher10,幾種聚合物表現出類似的行為。對于PZT/PVDF-HFP復合材料,有證據表明在3×10-4hz附近有一個峰,被離子的貢獻所掩蓋。僅在共聚物中,該峰更為明顯。利用van Turnhout11引起的相關頻率溫度,可以在TSDC譜中觀察到峰值,并通過測量與介電常數虛部中觀察到的峰值相關
式中,Ea是活化能,b是升溫速率的倒數,k=1.38×10-23 J/k是玻耳茲曼常數,T是TSDC曲線中最大值的絕對溫度(50°C)。
用1.0ev的活化能得到相應的頻率為3×10-4hz。活化能(Ea=1.0 eV)用初升法計算12。根據Jayasuriya13,在TSDC中觀察到的50℃左右的峰值與共聚物中的相變有關。
圖3和圖4分別顯示了PVDFHFP共聚物和PZT/PVDF-HFP復合材料50/50 vol.%中的熱刺激放電電流和熱釋電電流。第一次運行提供不可逆電流,隨后在接下來的運行中減少。第二次TSDC運行顯示電流減少,因為在第一次加熱期間釋放了一些電荷。隨后的第三次加熱顯示電流沒有明顯減少,從而在樣品中形成可逆的熱釋電電流。
熱釋電系數p(T)使用眾所周知的關系式14計算:
式中,I是熱釋電電流,A是電鍍樣品面積,dT/dT是加熱速率(1°C/min)。
從圖4可以看出,PZT/PVDF-HFP 50/50 vol.%的熱釋電電流,因此熱釋電系數(圖5)遠高于共聚物的熱釋電電流。此外,該復合材料在40~70℃溫度范圍內非常敏感,熱釋電系數從0.4變化到4.5×104c/m2 K,即溫度變化很小時,熱釋電電流變化很大。
一些材料的介電常數、熱釋電系數和縱向壓電系數如表1所示。可以看出,盡管陶瓷的極化很困難,但由于聚合物相上的電場減小,PVDF-HFP/PZT復合材料與共聚物本身和文獻13,15中描述的其他復合材料相比,獲得了非常好的壓電和熱釋電活性。在70℃下取p(T)值進行比較。PZT/PVDF-HFP 50/50 vol.%的高熱電活性和高優值(FOM=p/e=5.3×106 C/m2K)為溫度傳感器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可能,主要在40~70℃范圍內。PVDF-HFP和PZT/PVDF-HFP的縱向壓電系數d33分別為3.0和25.0 pC/N,由于d33的這些值與PVDF和PZT/VDF TrFE 50/50 vol.%復合材料的這些值相當,因此該復合材料也具有作為致動器應用的可能性。
圖6顯示了PVDF-HFP顯微照片。所觀察到的用作復合材料基體的共聚物的形態是如此緊密和致密,這意味著未定義的形態,與在PVDF膜16中觀察到的形態不同。圖7所示的PVDF-HFP/PZT顯微照片揭示了PZT晶粒分布的均勻性,并且在該復合材料中0到3的連通性是主要的。此外,對于兩相體系,Furukawa的模型17或Yamada的模型18可用于計算介電常數、彈性常數和壓電常數。
圖8顯示了共聚物的DSC熱譜圖。樣本wa |